2007-12-22

從宋代古船出水到阿卡密碼

◆ 南海一號提前出水 NG重來

徐尚禮/陽江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2.22

原定二十二日出水的「南海一號」南宋古沉船,昨天在沒有預先通知各媒體下,突然兩度出水,僅有在現場準備搭攝影架的央視,及廣東電電視台、《南方日報》等極少數媒體採訪到「南海一號提前出水」新聞。到晚間,廣東陽江市委對這起烏龍事件解釋說,「明天才是正式出水」。

昨天中午,在兩家官方電視台搶先播出獨家新聞後,在陽江的中外七十多家媒體記者群起抗議。為此,記者會中決定今天「南海一號」還要再「出水」一次,正式告別沉睡了八百多年的陽江海域。

出水擺烏龍 兩家電視台獨家

在央視和廣東電視台播出獨家出水畫面新聞後,大陸各大網站及平面媒體紛紛轉載。不過,到了晚間,兩家電視台的「南海一號提前出水」獨家新聞被要求停止播放。各新聞網站也刪除了原先熱播的網路電視畫面。

在陽江靜候二十二日登船採訪的一大陸官方記者,七十多家中外媒體的上百名記者被放鴿子後,都找上了廣東當局,一些仍在廣州待命的記者更是著急,直接找上省委。

下午五點,陽江市市委專門針對「南海一號提前出水」舉行記者會,會中做出「廿二日早上十點才是『南海一號』正式打撈出水之時」 。

一名官方記者說,「可憐的南海一號,才離開躺了八百多年的海床,立刻又沉入水中,隔一天再『正式』出水」。

媒體群起抗議 22日才正式出水

陽江官方記者表示,此一烏龍事件原因一是官員溝通協調有問題,二是少數媒體搶新聞,不顧其它新聞同業。

在昨天的記者會上,陽江市官員面對眾媒體圍攻只能硬拗。雖然裝在沉箱內的「南海一號」昨天被「華天龍」拖吊船兩度拖到海面二公尺。但官員只能重覆說:「明天才是正式出水,今日起吊屬於準備工作」,官員還強調,「今天出水不是預演」。

現場記者揶揄說,「既然不是出水,現在是不是要把它放回去,明天再出水一次。『南海一號』目前是全出水還是半出水?」官員說,「由於打撈工作非常關鍵的幾位同志在現場,現在還不好回答」。已經被記者質問得快語無倫次的官員最後說:「南海一號還在水下,請大家不要再追問,明天給大家一個驚喜」。

※ 原來是 NG 呀,難怪沒有看見太多報導。



◆ 沉睡800年 宋代古船出水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7.12.22

沉睡海底八百年的宋代古船,今天將重見天日。

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海洋考古項目──打撈八百年前沉沒在廣東陽江海域的宋朝商船「南海一號」,自今年五月十七日正式展開作業後,昨天中午順利吊起載有古船的沉箱;今天沉箱將正式出水。

年代最早 保存最完整

南海一號長卅點四公尺,寬九點八公尺,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遠洋貿易商船,船艙內保存文物總數估計有六萬到八萬件,約四千件精美瓷器被譽為稀世珍寶,價值逾千億美金。

南海一號自1987年被發現後,考古專家對打撈沉船,進行多次的研究和論證,最終確定「整體打撈」方案,將沉船、文物與它周圍的海水、泥沙,按照原狀一次性吊浮起運,然後遷移到專為南海一號建造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的「水晶宮」。

水晶宮新家 注滿海水

水晶宮內注滿海水,是南海一號的新家。南海一號將封存半年,約一年後對外開放,以後遊客可在水下觀光走廊透過壓克力板俯視古船,還可以觀看考古人員現場的發掘工作。

整體打撈古沉船,無論在世界考古界還是在打撈界,都屬首創。

南海一號的發現頗富戲劇性。廿世紀80年代初,是海底尋寶的瘋狂時代。英國海洋探測公司三名隊員在荷蘭海事博物館一份舊報上發現:一艘東印度公司輪船載著六箱白銀、近四百噸細錠在中國陽江的南海海域發生海難,最後沉入海底,但報紙沒有說明沉船的準確位置。

英國抓手 抓出百餘精品

英國海洋探測公司立即向大陸文物局提出打撈沉船的申請。中方決定和英國公司合作打撈,指定廣州救撈局參與。1987年七、八月的一天,聲納儀器顏色突然變深,肯定水下有東西;為了節約成本,英國人把一噸多重的抓手放到海裏去抓,一爪子抓上來百餘件精品文物,裏面有瓷器、銅器、錫器、鍍金器、鐵器等。

正當英國人準備在這個後來被稱為「海上敦煌」的沉船遺址大幹一場的時候,有人站出來阻止莫高窟當年的悲劇重演;立即呈報上級,和英方解除合約。當時,中方領導、南海救撈局的副局長尹幹紅說:「這是中國的沉船,得由中國來解決。」

國家文物局根據撈上來的文物,鑑定出這是一艘宋元沉船。當時的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俞偉超興奮不已,為古船取名「南海一號」。

合作僅5天 日本決抽腿

1989年,中日決定聯合打撈南海一號。但是由於水下探測技術限制,沒有找到沉船的主體位置。合作僅持續五天,日方發現打撈耗資巨大,獲利難以確定,不肯繼續合作打撈。

當時大陸水下考古正處在起步階段,根本無力獨立打撈,只得先培養水下考古人才,先後派出幾批水下考古隊員出國培訓,並積極組織近海考古訓練和演習。

2001年,國家水下考古中心再次組織對南海一號進行方位尋找,終於在兩公尺多深的淤泥裡,發現了古船。2003年,文物部門確定對古沉船進行「整體打撈」的方案。



◆ 金鐲、古瓷、銅錢 寶物數不盡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7.12.22

「南海一號」古沉船身價非凡,除具歷史考古價值,沉船裡還有無數價值連城的寶物。早先打撈上岸的沉船凝結物中,即發現包括漆器、銅鏡、鎏金龍紋金手鐲以及瓷器等三百多件文物。

「廣州日報」報導,今年四月,廣東考古部門在南海一號打撈上來的凝結物中,至少清理出三百多件文物;清理發現的物品包括:金屬物品廿套、二百卅五件,各類瓷器四十套、五十件,石器和木器共五套、十五件,其中首次發現一大一小兩面銅鏡、鎏金龍紋金手鐲和完整漆器木盒。

另外,還有一條長近三公尺、寬卅公分、厚廿五公分的菱形石錨,也是首次出水,十分罕見。

這個石錨相當沉重,估計需十名壯漢才能抬起。廣東省文化廳副廳長景李虎表示,此類石錨在明清時代才開始多起來,它的發現有利於研究南海一號的結構。

金屬物部分,南海一號凝結物共出水金手鐲、金腰帶、金戒指等金首飾逾百件。其中,水鎏金龍紋金手鐲、一條縴細卷曲的金條和一對懷疑是小孩戴的無花紋小手鐲,相當引人注目。鎏金龍紋金手鐲估重為四兩,鐲體粗壯,兩端都雕成龍頭形狀,可以放大和縮小。

南海一號沉船點發現的銅錢,已達上萬枚之多,其中,年代最老的是漢代的五銖錢,這次發現最新的銅錢,是建炎元寶(南宋初年)。這些貨幣表明當時中國的國力之盛,中國貨幣成為「海上絲路」的主要交易用幣。

凝結物中清理發現的漆器,也是價值不菲,漆器木盒雖經歷近千年凝結物壓埋和海水侵蝕,但型狀仍完整,底部花紋隱約可見。漆器上的花紋圖案為雲氣紋,極具中國特色。

除上述物件,還清理出許多船員生活用品以及鐵鍋、銅環等。考古人員推測,這些物件和小工藝品,極可能是宋代中國出口到海外的商品。



◆ 海陵島 等著觀光熱潮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7.12.22

大陸昨天成功打撈充滿神祕色彩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宣告大陸在世界首創的古沉船整體打撈工程,獲得成功。

由於事先安排南海一號是今天出水,因此正式的出水儀式將在今天舉行。

全潛駁船今天將把南海一號拖往陽江海陵島的臨時碼頭,送入專為它修建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的水晶宮。廣東陽江文化局局長馮紹文說,南海號入住水晶宮後,不會馬上打開沉箱,而是在密封水晶宮入口之後,注入海水並人工合成跟古船在水下所處環境相似的溫度、鹽分、微生物、壓力等,這將使南海一號的考古工作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開發項目組負責人黃偉宗說,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西北大陸的古絲綢之路一起,是連接東西方文明的橋梁,但現代歷史和考古界都難以尋找到關鍵的實物證據。南海一號發現和打撈,將給海上絲綢之路提供最可信、最典型的標本。

南海一號入住陽江海陵島,將成為南粵旅遊的地標,帶動當地觀光業。

陽江海陵島是廣東唯一的國家四A級濱海旅遊區,每年只有五到十月是旅遊高峰期,進入十二月,島上幾乎見不到外地遊客。一年後水晶宮內的南海一號可望開放,當地業者相信,以後一年四季都會有遊客慕名而至。

據悉,目前已有六個五星級賓館落戶海陵島,它們將集中建在水晶宮所在的十里銀灘。



◆ 南海一號 撈掉12.6億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 2007.12.22

「南海一號」的打撈成本,創下世界沉船打撈史天價紀錄:三億人民幣(約十二億六千萬台幣)!

依照2004年初定的南海一號整體打撈方案,打撈預算是一億多元,但隨著打撈出水時間的推後,成本逐步上升。按南海一號水下考古隊透露的數字,一千四百多萬元修建臨時碼頭,兩艘打撈船每天租金八十多萬元,還有施工中投入的鋼材、水泥、水下設施、船舶、人工等,算下來,打撈工程預算近一億五千萬元。

再加上船打撈上來後,陳列船體的水晶宮,造價一億五千萬元,南海一號打撈並保存的總成本高達三億元。就被評為「不計成本的瘋狂舉動」。

花費三億元,讓南海一號出水,這樣的代價是否值得?在大陸考古界引發爭議。

廣州市中國古瓷研究會會長趙自強認為,南海一號的考古價值是第一的,不能簡單用金錢來衡量。南海一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年代最久遠、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對研究中國古代造船工藝、航海技術等可提供典型標本。它搭載的文物,也有可能解開「海上絲綢之路」的諸多祕密,文物考古價值遠高於經濟價值。



◆ 阿卡密碼 能解三星堆之謎?

【世界日報╱本報北京二十一日電】 2007.12.21

一個位於雲南西雙版納中緬邊境的阿卡人村寨,可能隱藏著解讀三星堆千古之謎的文化密碼。這一觀點迅速引起各方考古專家廣泛關注,「阿卡密碼」到底是否就能夠解讀三星堆的文化之謎呢?華西都市報報導,三星堆官方日前表示,雖然該觀點不值得信服,但對今後學術研究仍有參考價值。

三星堆博物館相關專家19日表示,兩者之間是否存在必然聯繫,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而簡單地用阿卡人村寨中的一些文化元素來解釋三星堆的歷史,是不夠科學的。

吳維熙是此次三星堆博物館赴「南方絲綢之路」考察的專家之一,關於「阿卡人的文化現象能夠解讀三星堆的一些謎語」的報告。吳維熙稱,楊幹才所看到的三星堆出土石邊上的上下正反兩組圖案,認為是兩山之間有一條小船,這種認為只是一些學者的看法,現在還不能確定。

按照楊幹才的觀點,阿卡人的史詩中提到大首領和四個分管的頭人,而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像中,也有一尊青銅大立人和四尊戴黃金面具的青銅像,他們之間可能有一種聯繫。

就此觀點,吳維熙稱,在三星堆博物館裡,並不是只有四個黃金面具,還有一些脫落的黃金面具,所以不能夠說三星堆曾經就只有四尊戴黃金面具的青銅像。

三星堆器物原件中,所有人的眼睛都沒有瞳仁,而瞳仁只存在於鳥的眼中。

吳維熙稱,按照歷史流傳記載,在先古時期,對鳥的崇拜其實是一種共性。當時的人們普遍存在對鳥的崇拜,甚至上升到對太陽的崇拜。這在《蜀王本紀》中就有記載。

※ 印第安人也有類似的神祇

* 三星堆文明
http://www.thinkerstar.com/lu/essays/3stars.html

媲美兵馬俑 北宋沉船3月打撈
宋代古船打撈 七月整船吊起
史上最大海底尋寶!撈出17噸古幣
浙江發現沈沒千年寶船
從蒸汽老火車到南海II號

從反「雪球說」到生命能隨隕石抵達地球
諾亞大洪水 帶動歐洲農業
新研究挑戰城市起源的先前認知
考古學家在敘利亞發現 1.1 萬年前的人工製品
基因研究證實人類從白令海峽遷徙到美洲
史跡蒙難 台東富山遺址蓋度假村
重建古埃及人玻璃製造技術
NASA空照:吳哥遺址 為原估10倍大
年輕耶穌印度學佛傳說 將拍電影
往下挖 西寮遺址下還有遺址
素紗禪衣 薄到可裝進火柴盒
香妃頭骨還原 哇,新疆美女
失去存在已久的基因促成人類演化
文明之網:無國界的人類進化史
世界最古木版印刷品 艷驚香港
UAT 講師創造楔形與象形文字翻譯器
歐美獨立書店 紛吹熄燈號
未來,語言會如何演化?
2050 年人類嫁娶機器人?

12 則留言:

fsj 提到...

陰錯陽差被發現的「南海一號」宋代古沉船

中央社 2007/12/22

(中央社記者曾志遠台北二十二日電)中國大陸今天吊起埋在海底八百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號」。事實上,它的發現,多少帶了一些偶然,原本打撈的應是另一艘古代沉船,卻陰錯陽差地發現了「南海一號」,官方還扯了一個十多年的謊,以保它的神秘。

中國大陸及國際媒體,這兩天焦點都放在廣東陽江外海「南海一號」的打撈工作,這座蘊藏無數寶藏的古董今天打撈上岸後,稍後將運抵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的水晶宮。

這是一艘南宋時期長三十公尺、寬十公尺的木質船,當時滿載瓷器等中國貨物,航行至距廣東陽江海岸線二十浬時,突然原因不詳地沉沒。

中國交通部廣州救撈局的記錄上有這樣一段描述:一九八七年八月,中國救撈總公司決定和英國海洋探測公司合作打撈一艘沉船,由廣州救撈局承接這一業務。

儘管英方人員畫出了詳盡的沉船地點,但這艘東印度公司沉船並未找到,水下作業人員反而意外發現了另一艘古代沉船,並打撈出一批珍貴文物,計有瓷器、銅器、錫器、鍍金器、鐵器共兩百四十七件。

「南海一號」就這樣陰錯陽差地出現在考古學家面前。

綜合中國各大媒體報導,「南海一號」是在一九八七年夏天被發現,二零零三年官方開始對外透露相關考古資訊後,世人才知道這艘宋代古船的事。

「人民網」說,為了保住海底古沉船的秘密,承擔「南海一號」警戒保衛任務的武警陽江邊防支隊還不得不撒了一個長達十六年的「炸彈」謊言,藉以驅離不知情、靠近現場的漁船。

「南海一號」擁有豐富的宋代文物,二零零二年曾做過小規模挖掘,就打撈出四千多件金、銀、銅、鐵、瓷類文物,多數是十分罕見甚至絕無僅有的文物珍品。

數量最多的瓷器,包括德化窯、磁灶窯、景德鎮窯系及龍泉窯系精品,絕大多數文物完好無損,預料未來幾年,「南海一號」仍有著許多待揭的面紗。

fsj 提到...

沉睡840年南宋古船 南海1號出水 今棲水晶宮

徐尚禮/陽江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2.23

費時廿年、斥資數億元人民幣的「南海一號」中國首次整船打撈行動,廿二日成功完成水下打撈工作,中共當局特別在廣東陽江外海打撈現場舉行盛大慶祝典禮。八百多年南宋古船浮出水面後,預計今天抵達海陵島上的水晶宮,中國考古隊員即展開後續考古工作。

廿二日一早,廣東陽江海面吹著四到五級風,海面上有小浪花及薄霧,天候並未阻止在這裏沉睡八四○年的南宋古船「南海一號」重見天日。

費時廿年 耗逾三億人民幣

九點十分起,密封在沉箱內的「南海一號」一步步上浮。到十一時半,高七.五公尺的沉箱全部出水,平穩的安置在半潛駁船上,下半部沉箱則永留海底。此時,鞭炮響徹海面,一位打撈人員在香案前彎腰雙手合十膜拜天公。預計今日早上,「南海一號」就會抵達六十公里外的「水晶宮」。但要到新棲身地還要兩到三天。

「南海一號」打撈工作,費時廿年、投入至少三億多人民幣。大陸官方記者說,「整體打撈」成功是中國國力提升的象徵,不僅開啟中國「沉船經濟」的時代,同時還原中國古代航海文明。北京對這次出水甚為重視,交通部副部長徐祖遠及國家文物局長單霽翔到場祝賀。

為了確保「南海一號」上浮大典萬無一失,昨天陽江海域現場有兩架飛機不斷盤旋。海面上有十多艘船隻,除了主角「華天龍」吊船及半潛駁船「重任一六○一」外,還有「南天順號」指揮船及「德鵬號」拖輪,另外有多艘「海巡船」。

拖泥帶水緩進 確保不受損

對「南海一號」的打撈工程人員而言,昨天成功出水僅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保證古船平穩抵達海陵島上新建的「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三號館,也就是將注入海水的「水晶宮」。

中國考古人員說,「南海一號」是「拖泥帶水」往「水晶宮」緩慢前進。預計六十公里航程要花十二小時。所謂「拖泥帶水」就是讓古船即使出水也要始終包覆在淤泥及海水中。這是考慮「南海一海」不致因環境變化而導致船體及所載上萬件文物受損。

昨天中午以後,靜置在「重任一六○一」半潛駁船上沉箱出水後,工作人員不斷保持沉箱上方濕潤,在半潛駁船及「德鵬號」拖輪一前一後同把沉箱拖向海陵島途中,沉箱上方將不斷澆注少量水。

「南海一號」在前住海陵島途中,雖然已經摘除與「華天龍」三十二根鋼索連接的吊帽,但在抵達碼頭時,仍需「華天龍」助一臂之力。

二十二日深夜起,一大批新聞媒體群聚海陵島碼頭等待「南海一號」到來。「南海一號」登陸的地點已拉起警戒線,圍觀的群眾被阻隔在警戒線外。

在現場等候作業的工人說,雖然從碼頭到水晶宮只有三六五公尺水泥路。但預計這段路要走上兩天半。因為帶有淤泥及海水的沉箱即使抵達陸地也重達四千多公噸。因此,到碼頭時要出動挖泥船。在水泥地上「拖泥帶水」前進時,底下還要舖氣墊,以確保其安全進宮。



◆ 謎團待解 推測超載沉沒 船主中外難辨

徐尚禮/陽江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2.23

八百多年前,「南海一號」到底是南宋中國商人載貨出海時沉沒的?還是外國「倒爺」到中國結束採購行程後返航時沉沒的?至今仍然是個未解的歷史謎團。同時,「南海一號」為何沉沒,也有各種說法,真相依舊撲朔迷離。

打撈人員發現,由於沉船端坐海底廿多公尺深處八百多年,加上海底周遭並未發現任何人類遺骸,至今無從判定船主的國籍。只能推斷沉船是因為超載,突遇天候不佳,才緩緩下沉,因此給了船上人員從容逃生的機會。

航海專家說,南宋時往來南海船隻為了安全起見,多在近海航行,以便老天變臉時及時駛入港口避難。而陽江一帶並無礁石,因此觸礁可能性不大,所以應是超載才沉船。

近年來中國考古界及打撈人員陸續清理「南海一號」出水文物,從出水文物研判,可以肯定的是沉船為一艘貿易船。而且從船首指向西南,說明是從廣州港出港航向西亞。至於船主可能是南宋人,也可能是西亞人甚至印度人。

以出水的鎏金腰帶為例,長達一.七公尺,一般身材的人根本無法佩戴。考古人員推斷,除非船主是個南宋大胖子,否則應是外國人,其它出水的異國器物也支持這一說法。

沉船上還發現兩具眼鏡蛇骸骨,眼鏡蛇一般是印度人養的,所以現在有推測說,船主可能是印度人,印度商人滿載中國貿易貨航向印度、西亞。

不過也有歷史學家認為「南海一號」是南宋時的中型貿易船。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季認為,唐時大明宮就有不少異國器物。南宋中國人使用異國器物不稀奇。

另外,考古人員從銅錢推斷「南海一號」是南宋高宗時的中國船隻。宋高宗趙構一一七二年南渡稱帝,建都臨安(今杭州),因為中原失落,戰事頻仍,國庫難繼,才極力發展海上貿易。

「南海一號」便是彼時縮影,由於當時船泊出海苛稅極重,中外船隻莫不滿載以節省成本。八百四十多年前,這艘木質帆船在陽江海面就因此沉沒,至今留給人們無限謎題,仍待一一解開。



◆ 美夢變泡沫?已出水文物價值不怎麼樣

徐尚禮/陽江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2.23

大陸交通部及廣東當局花費巨資撈起「南海一號」,但從目前已出水的完整四千多件文物及海底數萬枚銅錢看,其價值仍屬一般,還未如媒體所說「文物價值超過千億美元」。沉睡八百多年的古船重見天日,人們的美夢否終究將成為海上浪花?

可以預見,從「南海一號」出水一刻起,各種爭論將百花齊放且更加對立。而有關爭論在五、六年內注定要各說各話。因為在這段時間內,「南海一號」仍置於沉箱內。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所發現的沈船文物並非價值連城。

二○○二年,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水下考古隊,對古船上一個面積僅一平方公尺的小艙進行了打撈,結果打撈出來的文物數達六千多件,其中四千多件是完整的。

年來,大陸媒體對「南海一號」興風作浪已有專家批評。例如,今年年中,外傳「南海一號」一件精美文物拿到歐洲市場試拍,獲得了近百萬美元的試拍價。媒體競相轉載,廣東省文化廳卻駁斥這一傳言純屬子虛烏有。

還有人把「南海一號」文物及考古價值比喻成發現秦兵馬俑,也遭到中國文物人士質疑。至於「海上敦煌」之說,連廣東文化廳都覺得不恰當。

以錢幣為例,目前「南海一號」沉船點發現銅錢已達上萬枚。其中,年代最老的是漢代的五銖錢,中國官民挖掘漢墓時已出土不少這種錢。

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季說,五銖錢在宋朝時不是流通貨幣,百姓多有收藏。至於其它上萬枚銅錢,價值也一般。

拿媒體津津樂道的景德瓷或德化瓷來說,雖然有些在海底淤泥保護下宛如全新器物,但迄今出水的多半是對外貿易貨。而在南宋時,景德鎮瓷器還沒有達到其歷史高峰,因此出水的景德瓷能不能代表景德陶瓷歷史最高水準,仍有問題。

在上海經營拍賣行的中國古瓷專家季崇建說,南宋沉船瓷器在國際上並不罕見,大多是景德鎮影青瓷等,一般還不如明代沉船的青花瓷值錢。

因此,「南海一號」目前所發現的器物價值確實並無令人驚喜之處。
另外,在宋代皇家御用瓷器是不太可能成批出口,也就是宋代只有鈞、官、哥、汝、定五大名窯所出才是精品,在今日國際市場才有高貴身價。



◆ 台海沉船千艘 引爆撈寶熱

【聯合報╱記者汪莉絹】 2007.12.23

一艘沉船 可抵十座古墓

大陸盜墓風盛行,古墓與地下寶藏日益稀少,許多「尋寶者」把目光轉向海底沉船。 

盜墓界有句話,「一艘沉船十座古墓」,意即沉船寶藏多,可比得上十座古墓的價值。

海上絲路 閩粵港口出航

當今世界海底寶藏最多的海域之一,就是台灣海峽與南海海域。台灣海峽自古以來即是重要海上交通航路,是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重要通道,也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在秦漢時期出現,唐宋時期最鼎盛,商船由廣東、福建等沿海港口碼頭出發,航經南海、跨越印度洋到東南亞,甚至是非洲,將中國絲綢、瓷器、茶葉、漆器等物運往歐洲。千百年來,無數滿載各國貨物的中外商船出沒這個海域,相對的沉船也多。

澎湖海域 將軍一號藏寶

1980年以來,從台灣海峽到南海一帶海域,發現許多有價值的沉船,無論是位於廣東陽江海域的宋代商船「南海一號」、福建平潭外海滿載清朝瓷器的「碗礁一號」、西沙群島海域的南宋沉船「光華礁一號」、以及傳說載有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的日船「阿波丸號」、澎湖附近海域的「將軍一號」等,都是具歷史價值和傳說有寶藏的沉船。

海撈瓷器 拍賣會飆高價

大陸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張威說,大陸水下寶藏分布最密集的包括福建、浙江以及南海海域等。僅福建沿海,平潭、連江、福清和莆田湄洲灣、南日島等海域,接連發現古沉船,至少二千多艘,年代從宋代到民國初年都有。

近兩年,「海撈瓷」在大陸文物拍賣會拍賣價格一再攀新高。去年,「海撈瓷」的大型物件—元末明初青花龍紋大提梁壺,和明洪武釉裡紅蓮口魚藻大盤,各以二千五百萬台幣和三千萬台幣天價賣出。一時間,海撈瓷成為文物市場的搶手貨,吸引更多尋寶者投入海底撈寶的行列。

下海撈寶 福建全民運動

「下海撈寶」在福建沿岸已是全民運動,平潭附近幾個小島全村都下海撈寶的情形,比比皆是。有的撈寶者自浙江、廣東等省而來。為獲取更大利潤,撈寶者的裝備和組織日益「先進」,出現「公司化」趨勢,船隻也從航速慢、機動性差的木質小漁船,變成大馬力的機動船或高速摩托艇;下海尋寶的潛水員,也從簡單的潛水裝備,換成潛水夫專用的進口潛海設備。

根據大陸法律,水下文物屬於國家財產,私人的海底撈寶屬非法活動。不過,利之所趨,為了發財,漁民也不管違不違法,一心只想撈寶。一名福建水下考古隊員表示,有一次考古隊聽聞有人盜撈沉船,趕赴「碗礁一號」古沉船現場時,老遠就聽見漁船馬達聲轟轟震天響,海面上飄動著濃濃黑煙。「碗礁一號」沉船水域,廿多艘漁船盤旋著,場面混亂得如同百年前的海戰。

亂炸偷盜 歷史珍寶遇劫

漁民海底撈寶,只為財富,些具有歷史價值的水下文物則遭遇大劫。大陸文物專家指出,這些文物在海底沉睡幾百年,一旦接觸到陽光、氧氣或者其他氣體,很快就會發生變化而毀壞。一些沉船年代久遠,上面長著珊瑚,覆蓋船體。一心想海底撈寶的漁民或潛水者,沒有專業技術,遇到沉船,先炸了再說,炸開再進入船體掏寶,造成文物的嚴重損失。今年在西沙群島海域發現的光華礁一號,船底被人炸了兩個洞,裡面的多數文物被偷。

fsj 提到...

誰是真正的印第安納瓊斯?

諶悠文/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22

自從1981年由史蒂芬史匹柏執導、哈里遜福特主演的《法櫃奇兵》首映以來,外界對於片中考古學教授印第安納瓊斯的靈感臆測紛紛。也許製片喬治盧卡斯心中並沒有以某位性格的考古學教授做藍本,但影迷還是聲稱確實有一位神氣活現的學者是真正的印第安納瓊斯。

以下是「美國考古研究所」(Archae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所遴選,歷來幾位有探險經驗的學者,他們可能從未耍弄過牛仔鞭,但無損於他們具體展現瓊斯博士的冒險精神。

1.尼爾斯.尼爾森(Nels Nelson,1875-1964):丹麥出生的考古學家,是研究地層學的先驅,但可不是關在象牙塔裡的學究。他在蒙古碰到一群土匪時,對著他們揮動他的玻璃假眼,嚇得他們落荒而逃。

2.西爾瓦納斯.莫萊(Sylvanus Morley,1883-1948):哈佛大學出身的著名考古學家,因致力回復墨西哥馬雅文明遺跡「奇琴伊察」原貌而聞名。在這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中美洲搜尋德國的監聽站與潛艇秘密基地。

3.朱尼厄斯.博德(Junius Bird,1907-1982):美國考古學家。他不只拉風地駕駛帆船,開著福特T型車到南美洲勘查早期遺址,頭戴淺頂軟呢帽看起來也很帥氣。

4.法蘭克.希本(Frank Hibben,1910-2002): 這位美國考古學教授在中國大陸幫美國中央情報局偵測核子試爆時,遭共軍開槍追擊。

5.羅勃特.卡內羅(Robert Carneiro): 這位美國人類學家就古代國家之起源所提出的理論備受考古學家尊崇,對於皺縮頭顱也有涉獵。

6.喬夫.安伯林(Geoff Emberling):這位在溫文儒雅的芝加哥「東方研究所博物館」館長,在近東有豐富的考古挖掘經驗,現在正在蘇丹沙漠考察偏遠的努比亞人遺址。

7.康絲坦莎.塞露蒂(Constanza Ceruti):阿根廷的高海拔考古學家。她頂著時速70英里的強風,在南美洲安地斯山脈的頂峰尋找印加時期的木乃伊與印加人舉行各種儀式地點。

8.史考提.莫爾(Scotty Moore):這年頭許多電視節目主持人頗有瓊斯的風範,而「探索頻道」節目《Bone Detectives》主持人莫爾可能是最具份量的一位。他獲有考古學博士學位,並於大學教授考古學,也曾在西伯利亞等地從事考古挖掘工作。

9.誰是下一個?

我們理想中的印第安納瓊斯仍在努力讓古文物不落入壞蛋之手 ,不過他或她仍努力在撰寫耶路撒冷的「萬靈井」實地考察報告。



◆ 《法櫃奇兵》鼓舞一代代考古學家

楊明暐/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22

現年35歲的賈斯丁.詹寧斯記得他在匹茲堡一家電影院裡首次觀看《法櫃奇兵》時,年僅8歲。他和數百萬觀眾一樣,被片中佈置精密的陷阱、法櫃(聖經稱「約櫃」)的驚人力量乃至主角印第安納瓊斯教授的鞭子以及他身邊的美女深深吸引。

在那之前,詹寧斯曾想過長大後要當太空人,當消防隊員,但瓊斯教授卻是位考古學家。詹寧斯說,看了這部電影,他才真正開始思考臥房以外的世界,開始思考自己長大之後要幹什麼。

當年小影迷 如今博物館館長

如今,詹寧斯實現了當年的夢想,成為印第安納瓊斯的同行。他目前擔任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新世界考古珍藏館」館長。

哈里遜福特主演的《法櫃奇兵》系列電影在睽違19年後,最近即將重新登上銀幕。第4集《印第安納瓊斯:水晶骷髏王國》,5月22日於全球同步上映。

詹寧斯日前接受加拿大《國家郵報》訪問。他小心翼翼地拿著一顆閃閃發亮的水晶骷髏頭,說道:「任何一位考古學家如果告訴你,印第安納瓊斯重返銀幕不干他的事,或他從不去想瓊斯,那麼他是在騙人。」

瓊斯伴我行 考古系新生大增

詹寧斯表示,很多考古學家確曾受到《法櫃奇兵》的鼓舞,他們那一代,可說是跟著瓊斯一起長大的。而隨著新片上映,新一代觀眾將開始夢想如何從殘酷無情的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KGB)探員手中,奪回價值連城的古物,或是去尋找失落的寶藏,並在完成任務時高喊:「這東西屬於博物館!」

西蒙弗萊瑟大學考古研究所所長喬納坦.德萊弗說,1981年《法櫃奇兵》上映時,他在卡加立大學任教,那一年秋季,選讀考古學系新生增加了25%。他說這絕對和電影有關,他預估《水晶骷髏王國》也會使今年就讀考古系的新生增加。

多倫多大學考古系教授羅伯特.馬森說,他的學生全是印第安納瓊斯的粉絲,《法櫃奇兵》電影多少改變了人們對考古學家的印象。

真正考古家 不掠奪歷史寶物

不過,在看了《水晶骷髏王國》之後,對虛構的故事和現實情況仍應加以區別。考古學家尚盧克.皮昂指出,瓊斯作為一位考古學家,其實是個反面教材。

德萊弗也這麼認為。他說,《法櫃奇兵》裡的瓊斯只能算是探險尋寶家,考古學家不應從原住民手裡偷走無價的寶物。搜刮和掠奪歷史遺跡,是考古學家力圖避免的事。他說:「我們都想要像印第安納瓊斯那樣,不過我們要的,是一位循規蹈矩的印第安納瓊斯。」

fsj 提到...

新片印第安納瓊斯錯誤百出 祕魯人直搖頭

法新社╱鄭詩韻 2008-05-29

(法新社利馬二十八日電)電影「印第安納瓊斯:水晶骷髏頭」故事情節大半發生在祕魯,但許多祕魯人看了片中關於祖國笨拙且帶侮辱的錯誤之後,紛紛感到心痛不已。

主角考古學教授瓊斯博士片中抵達祕魯,宣布在被墨西哥革命鬥士潘喬維拉俘虜時,學會了安地斯山脈原住民所講的岐楚阿語,祕魯觀眾看了只能苦笑。

維拉與同伴在一九一六年奇襲美國新墨西哥州哥倫布鎮,一九九零年代電視影集「少年印第安納瓊斯」則描寫他俘虜了少年瓊斯。

然而維拉的手下口操西班牙語,而非岐楚阿語這種在祕魯、玻利維亞與厄瓜多約一千萬人所講的語言。

祕魯國家圖書館館長奈拉說:「實在太扯了。」

奈拉等人看到片中祕魯叢林的中美洲馬雅戰士講起岐楚阿語,也感到氣憤莫名。祕魯叢林有數百種原住民語言,但就是沒有岐楚阿語。

片中還出現流沙、食人蟻與巨大的夏威夷瀑布,這些場景在祕魯境內的亞馬遜地區全都不存在。

最讓祕魯人感到羞辱的,則是導演史蒂芬史匹柏與編劇喬治盧卡斯把墨西哥馬雅時代的奇琴伊察金字塔,張冠李戴搬到了祕魯叢林。

另一個錯誤是,片中讓瓊斯得到線索的納斯卡線,實際上是刻在利馬以南約三百七十公里的沿岸沙漠,而非祕魯南方安地斯山的印加帝國首都庫斯科。這條從空中才看得見的動物圖形線條,是在西元前兩百年到西元七百年之間由納斯卡文化創造。

馬雅文明在西元兩百五十年到九百年間,興盛於墨西哥南部與中美洲北部;講岐楚阿語的印加人,則在西元一千兩百年到一千五百三十三年間生活於安地斯山脈。

曾任祕魯聖馬可大學校長的歷史學家柏加說,史匹柏與盧卡斯的顧問太爛了。

柏加說:「即使是虛構,此片也有太多不正確的事實,會傷害許多不了解我國的人,因為片中出現的祕魯景觀並不真實。」

他說:「不太可能把亞馬遜地區和墨西哥尤加丹叢林搞混。」

奈拉說,了解歷史背景的歐美人士會認為,把馬雅與印加混為一談是「精神錯亂」,「他們知道馬丘比丘在庫斯科,奇琴伊察是在墨西哥。」

歷史學家韓培對美國人看待拉丁美洲地理感到不以為然,「對他們而言,墨西哥、瓜地馬拉、玻利維亞或祕魯並沒有不同。」

fsj 提到...

奇美考古中心 守護文化資產

中時電子報╱陳惠珍/台南報導 2008-07-04

奇美集團捐助7,800萬元成立考古中心,首創全國第一個NGO的考古組織,另外再捐出5,000萬元,在文建會的輔導下成立全台第1筆公益信託基金,並於昨(3)日簽約,及召開第1次諮詢委員會,期望為台灣企業界,豎立支持「文化資產守護」里程碑。

南科特定區是國內史上考古遺址,分布密度最高、文化層序最為完整、挖掘面積最大的地區,在台灣考古界1直有著相當高的地位,目前已發現的遺址數即高達60處,其中便有13個座落在樹谷園區。

由於奇美電大本營位於南科,所以由集團斥資,籌設公益信託基金,該設立主要在確保考古文化資產得以永續維護,並贊助其它考古文化資產維護計劃的執行;這是台灣考古研究第一次透過民間基金會的力量所成立的「民間考古中心」。

奇美集團除了金錢的捐助外,更將實際投入人力,進行考古的挖掘與研究,為台灣企業界對「文化資產守護」的支持,更往前邁進,立下別開生面的里程碑。

fsj 提到...

英美博物館的水晶骷髏,也是假的

自由時報 2008-07-09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真實版印第安納瓊斯尋找水晶骷髏栽在詐騙份子手上了。一度被英美博物館當做文明瑰寶的水晶骷髏,現在證實是相當現代工業產物,是假貨,並非中美洲古文明的產物。

大英博物館和華府史密森尼博物館 也被騙

在巴黎布利碼頭博物館發現館藏中一度被視為阿茲特克寶物的水晶骷髏是假貨後不到3個月,大英博物館和華府史密森尼博物館發現,他們也被騙了。

這2家知名博物館科學家9日將在「考古科學」期刊發表報告指出,館藏水晶骷髏是用工業器具切割、研磨的,並非出自中美洲古文明時期工匠之手,「被討論的這2具骷髏不是哥倫布時期之前就有的。它們肯定是相當現代時期製造的」,「每具骷髏製作年代或許不超過首次賣出前的10年。」

水晶骷髏被賦予神祕色彩,傳說中美洲古文明時期有13具水晶骷髏,齊備後能匯集龐大力量,避免地球陷入馬雅曆法預言的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

現代器具切割、研磨 並非中美洲古文明產物

為了確認真實性,大英博物館和史密森尼博物館研究員以電子顯微鏡,觀察骷髏頭上細微雕鑿痕跡,然後與真正的阿茲特克或墨西哥古文明水晶球比較。結果發現,英國的骷髏頭經過砂輪磨出清晰的透明度,鑽子鑽出鼻孔和眼睛,並曾以裝有鑽石或剛玉的鐵器研磨上部表面;美國的骷髏頭也有工具雕鑿過的「模糊痕跡」,與砂輪或者砂紙磨的特徵一致。目前考古學家尚未發現中美洲古文明人類在歐洲人抵達前已經會用這類工具。

史密森尼骷髏頭一處小凹陷有一種紅黑色沉澱物,X光分析顯示為碳化硅,這種成分只自然存於隕石,但是現代工業常見研磨材料。

大英博物館收藏的水晶骷髏是在1897年買入,高15公分;史密森尼博物館的那具是1992年購得,高25.5公分。可考據資料顯示,史密森尼的骷髏頭最初是1960年在墨西哥市買的;大英博物館和布利碼頭的骷髏頭出自一名為杜佛吉的法國古董收藏家,可能是1878年到1881年在歐洲取得的。

fsj 提到...

又見假古物 費斯托斯圓盤是個大騙局

自由時報 2008-07-13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英國泰晤士報12日報導,考古學界最知名的謎團之一、古希臘米諾斯文明的「費斯托斯圓盤」(Phaistos Disc),日前遭一名美國學者踢爆根本是個假貨。

費斯托斯圓盤上的45個神秘符號,被視為是4千年前的詩作、經文、魔力碑文、樂章,甚至是人類最古老的標點符號,但該古物自一百年前出土以來,始終無人能解讀圓盤上的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專門研究偽造古文物的美國專家艾森伯格博士說,這些符號根本沒啥意義,因為費斯托斯圓盤是個大騙局。

艾森伯格聲稱,鏤刻著無人能解的符號的費斯托斯圓盤,並非年代可追溯到西元前約1千7百年的古物,而是義大利考古學家裴涅爾自行打造、並成功矇騙多名學者的贗品。1908年,裴涅爾在希臘克里特島的米諾斯王朝的費斯托斯宮殿,「發現」了費斯托斯圓盤。艾森伯格指出,裴涅爾渴望找到能令同僚眼睛一亮的古物,而且是比英國考古學家艾文斯發現的米諾斯王朝最重要遺址-克諾索斯宮殿-還厲害的古物。

艾森伯格認為,裴涅爾所想出的辦法,就是自己創造一個鏤刻著無法解讀的象形文字的「古物」。倘若真是如此,裴涅爾顯然遂其所願。艾文斯對此欣喜若狂,還針對裴涅爾的發現發表分析文章。過去一百年來,無數學者企圖解讀費斯托斯圓盤上的符號,考古學家認為這些符號攸關從希臘到埃及等古文明。

為美國財政部與蓋提美術館進行古物鑑定的艾森伯格還說,偽造者的漏洞在於使用紅土製造了一個切邊切得太乾淨的「圓餅」,以及不該把圓盤燒得如此完美。艾森伯格說,米諾斯時代的泥板不會刻意燒過,只會不小心被燒到,「裴涅爾可能不知道這一點」。

此外,費斯托斯圓盤的兩面都有一些由4、5個小點組成的長條狀符號,曾有學者將此稱為「使用自然標點符號的最古老範例」;但艾森伯格認為,這不過是裴涅爾想誤導學者的另一詭計,是偽造者常用的伎倆。

希臘當局已拒絕讓艾森伯格在展示箱以外的地方檢視費斯托斯圓盤,理由是該古物過於脆弱不宜搬運。只要利用基本的科學年代檢驗法光發熱檢驗,就能證明艾森伯格所言是否屬實,但希臘當局已拒絕讓圓盤受檢。此外,義大利朱庇特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知名的古代青銅雕像「母狼」(She-wolf),最近也被專家踢爆其實是約13世紀的作品,並非館方宣稱的西元前5世紀伊特魯里亞時代的古物。

fsj 提到...

藏佛祖舍利 大報恩寺鐵函出土

【徐尚禮/綜合報導】 2008-07-30 中國時報

南京大報恩寺地宮鐵函廿八日被吊起運往南京博物館。鐵函內究竟裝了什麼寶貝?不久將揭開謎底。南京考古界表示,鐵函內應藏有佛祖釋迦牟尼舍利、金棺銀槨及佛經等國寶。

考古專家表示,南京出土的鐵製舍利函的正式名稱為頂寶函,長零點五公尺、寬零點五公尺、高一公尺。比法門寺及雷峰塔出土的鐵函都大。

報恩寺名建於明代,但出土的鐵函及有關文物卻早於明代。考古學家依據出土的石碑刻有「金陵長干寺」字樣,研判該地宮興建於一○一一年。

換句話說,大報恩寺遺址地宮源於六朝長干寺、又經過宋初重修,歷經天禧寺、元代旌忠教寺等多個寺院。因此,這次發現唐宋錢幣以及「金陵長干寺」字樣的石碑,證明地宮應是北宋初年的長干寺。

考古專家透露,石碑第一行,寫著「金陵長干寺塔身藏舍利石函記」字樣,更重要的信息出現在第二句,「宋大中祥符四年」字樣。

以往中國佛寺出土的鐵函都在地宮,地宮通常位於佛塔塔基下,地宮被寺院用來存放帝王贈送的金銀珠寶、佛教用品等。

南京博物院原院長梁白泉表示,按照地宮藏寶文字記載,地宮中藏有的都是稀世國寶,包括金棺銀槨、舍利、七寶阿育王塔。這些寶物全被裝在鐵函內。

雖然石碑記載以上珍貴文物,但由於鐵函還沒有打開,因此是否真藏有珍貴國寶至今還是個疑問。

fsj 提到...

學者公佈 蒙古帝國文物複件和照片

【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30日電】 2008.07.31

歷史上,蒙古帝國的西征路線以及後期為何停止西征等問題,一直為海內外學者所探究。內蒙古學者王大方日前公佈的蒙古帝國羊皮紙地圖、蒙古大汗貴由致羅馬教皇的「御書」複印件、照片,為研究這些問題提供了重要資料。

王大方在法國、意大利等國學術交流期間複印、拍攝的資料顯示,這兩件文物保存完整,字跡、圖案清晰,書寫和繪製得也頗為精美。

據王大方介紹,古羊皮地圖——加泰羅尼亞古地圖繪於1375年,是以6張羊皮繪成的航海圖。地圖長300釐米,寬65釐米,覆蓋了從直布羅陀海峽到東西方的廣大區域。

據考證,地圖是阿拉貢的約翰王子指派猶太人製圖師亞伯拉·科萊斯克斯及其兒子繪製,目前藏於法國國家博物館。這幅珍貴的地圖開始即為東方部分,圖例參考、綜合了宗教、中世紀地圖以及當時的《馬可波羅遊記》等著名遊記。

其中蒙古帝國的金帳汗國、伊利汗國、察合臺汗國、大元帝國都在地圖中繪出,並描繪了每個汗國的統治者畫像,汗國的城市也用了各自的旗幟標注。藏於梵蒂岡檔案館蒙古大汗貴由致羅馬教皇的「御書」長100.12釐米,寬20釐米,用墨書寫於羊皮紙上,其上蓋有兩方蒙古大汗貴由的御璽,其印文為古蒙古文,大意為「由於長生天的力量,大蒙古國的普世君主。這是他的命令。」

這封珍貴的信件上標的寫信時間為1246年11月,為蒙古帝國第三代大汗貴由致羅馬教皇英諾森四世的信,信中寫了蒙古軍西征的原因,並由住在哈拉和林的傳教士普蘭諾·卡爾平尼帶回羅馬。

fsj 提到...

「菩薩」顯靈?萬人膜拜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8-11-17 中國時報

四川一處工程所在地的岩洞內近日傳出「菩薩」顯靈,吸引成千上萬民眾前往焚香膜拜,搞得工程爆破都因此引來強烈反彈。根據當地科學研究單位調查,此「菩薩」並非真菩薩,只是岩石經過風化所產生的圖案。此事怎麼處理還沒個定論,但發現這尊「菩薩」的工人已遭到開除。

萬州區五橋百安壩一個名為「箱子石」之處,位於移民新城的三峽學院工地附近。七日晚間,看守工地的程老頭突然發現箱子石中間金光閃爍,覺得有點奇怪。而在箱子石的沙石中央,形成一塊白色、輪廓分明、線條凸顯的戴帽「菩薩」面相,手臂和手指依稀可見。

此事傳出之後,附近居民絡繹不絕前往燒香叩拜,祈求平安。當地媒體趕赴現場時,只見現場人山人海,大約有近萬人。有些民眾還帶著煙花爆竹燃放,當地有關單位開始收繳煙花爆竹,兩天之內就收繳了十五萬發。

此一「異象」的影響越滾越大,經重慶地勘局南江地質隊萬州辦事處鑑定,該岩石圖案係砂岩長期風化作用後,形成一至二公分厚的風化殼,經雨水浸泡沖刷局部剝落,出現白色鮮岩面圖案,圖案與周邊顏色較深的岩石對比強烈,從而形成了謠傳中的「神靈像」。

至於「菩薩」發光的原因,萬州區科委的有關專家認為,最有可能是石塊中含有「螢石」的成分。螢石具有磷光效應,發光時顏色常呈綠、紫、藍、黃、紅等多種色調。

當科研單位建議將「菩薩」爆破,但遭民眾反對,甚至有人認為應開發為觀光資源。爭議未定,但月領六百元人民幣的程老頭已被資方辭退,原因是「造謠」影響施工。

※ 不妨留下來,可促進觀光。

fsj 提到...

宋代古沉船 挖出天價瓷器

【聯合報╱記者林琮盛/綜合報導】2009.09.28

素有「水下敦煌」美譽的「南海一號」,自○七年整體打撈出水後,首期考古發掘近日結束。考古專家從船上挖出二百多件天價精美瓷器,每件市場行情在數十萬美元左右。此外,這艘八百年歷史的宋代古沉船,首現木製船舷、船艙和甲板一角,提供更多文物參考價值。

挖掘南海一號的考古專家指稱,目前還無法判斷該宋船是由什麼木材建造的;而船載的文物古瓷估計超過六萬件,至少需耗時十年,才能全部挖掘出來。進一步考古發掘工作明年將會繼續。

挖掘結束後,作為保存南海一號的水晶宮,也在這兩天再次灌水,南海一號將繼續「沉睡」,等待下一次的發掘。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沉船中間的三個地方都發現了瓷片、陶器之類的文物,文物分布在多個夾板層次之間,每個夾板之間都藏著大量的陶器、碗碟等文物,考古人員小心翼翼地清洗、整理。

最大的發現就是確定了船體兩邊船舷的存在。裸露出來的小部分船舷木質特別厚、堅硬,基本上沒有出現腐爛跡象。

南海一號考古隊負責人魏峻博士說,這次最大的發現是首次發現宋代雙甲板的實物船體。他說,水下考古史上,屬於宋代實物船體的,還是第一次發現。從試挖掘發現,上下甲板間的船體依然保存完好,但下甲板以下的船體則損壞很大。

目前,考古隊已發掘文物兩百多件,主要是福建德化和江西景德鎮的瓷瓶、碗、碟等。根據類似瓷器在國際市場的行情,每件售價高達幾十萬美元。

專家也表示,在最終保護方案沒有出來之前,南海一號船體不會被貿然打開,否則船體可能散掉。只有在確定船體的支撐等保護方案後,考古部門才會研究如何對包圍它的鐵沉箱切割。

fsj 提到...

南海一號 今首次公開亮相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09.12.02

安置具有八百年歷史的南宋商船「南海一號」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今天起試開館,年底正式對外開放。

中新社報導,位在陽江的廣東海上絲路博物館試開館期限為12月2日至18日。在此期間,遊客可以享受半價優惠,即40元人民幣。19日,博物館進行內部檢測調整,年底正式面向公眾開放。

今天起,「南海一號」將首次公開亮相,遊客可以走進這個中國乃至亞洲唯一的大型水下考古博物館,一睹「南海一號」古沉船以及系列珍貴文物的真容,切身體驗穿越八百年海洋空間的文化之旅。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位於廣東陽江海陵島的十里銀灘,總投資兩億多元人民幣,總面積近13萬平方公尺,2005年12月開工興建。博物館由五個不規則的大小橢圓體連環相扣組成,外形猶如古船的龍骨,整體既似起伏的海浪,又如展翅的海鷗。中間最大橢圓體是博物館的核心所在,是保存著「南海一號」的「水晶宮」。「水晶宮」兩側各挑伸出兩條水下參觀廊,遊客可以近距離觀察「南海一號」在水中的狀況。

博物館專門畫分出精品展、一般文物展和本土文物展等三大展廳,初步形成海洋文化、陶瓷文化、宗教文化和本土文化等相互交融的展示布局。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試開館期間,從早上9點30分開始售票,到下午4點30分停止售票,下午5點閉館,遊客上限暫定3千人,以後再根據需要適當調整。

南宋沉船「南海一號」長30.4公尺,寬9.8公尺,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承載著巨大的文物信息。2007年12月28日,被整體成功打撈上岸並入住廣東陽江海陵島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水晶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