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hysorg.com/news132209604.html
June 09, 2008
根據一篇發表於六月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的研究,幸虧一種開創性的技術,科學家已在豬的胃分離出一種新細菌,提供新療法的希望給那些罹患胃潰瘍的人們。
經常會在人身上引起胃潰瘍的細菌稱為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這種菌已完成大規模的研究,而且發現它的二位科學家已在 2005 年榮獲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桂冠。
然而,在少部份的切片檢查中,卻存在一種類似但以前未曾確認過的細菌。自它首度在 1990 年被觀察以來,有許多研究論文均描述,試圖要在實驗室中培養這種微生物都失敗了。現在,來自於比利時的科學家成功了。
"我們開發展出一種新方法來培養這些細菌,而且現在能夠研究它們主要特徵與毒性特性," 來自於比利時 Gent 大學的 Freddy Haesebrouck 教授說。研究者必須要重新創造這種細菌天然棲息地的外觀,即胃部。他們使用酸,那殺死其他微生物但為這些細菌生長所需。木炭則用來移除對這種胃部細菌有毒的物質。遺傳分析顯示,它是一種與常見胃潰瘍細菌,幽門螺旋桿菌,有關的新物種。它的名字 Helicobacter suis,來自於「屬於豬的」拉丁文。
H. suis 與豬身上的胃潰瘍相關,那很可能導致猝死:農人的一個大問題。"豬肉產業的經濟損失與此菌感染人類的風險都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Margo Baele 博士說。"資料顯示人與豬密閉接觸會有很高的感染風險;這指出 H. suis 是一種人畜共通的病媒,能夠從動物傳染到人身上。"
"我們對於這種細菌如何感染人類與豬隻,以及它如何致病所知不多。幸虧這項研究,H. suis 的純粹分離現在已經可得了,為這種生物的研究以及它與宿主互動帶來新觀點," Freddy Haesebrouck 教授說。
這項新技術將允許研究者判定此菌是否據抗藥性。這將導致更好的治療策略,不管是豬或人。研究者希望它也能夠導致有效疫苗的開發。
※ 相關報導:
*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elicobacter suis sp. nov. from pig stomachs
http://ijs.sgmjournals.org/cgi/content/abstract/58/6/1350
M. Baele, A. Decostere, P. Vandamme, L. Ceelen, A. Hellemans,* 發現幽門螺旋桿菌 解開胃潰瘍致病謎
J. Mast3, K. Chiers, R. Ducatelle and F. Haesebrouck
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 58 (2008), 1350-1358;
DOI: 10.1099/ijs.0.65133-0
* 英國科學家建立『腸胃模型』
* 吸入豬腦微粒 美24人得怪病
* 案例:母親預先咀嚼食物將 HIV 傳染給小孩
* HIV 感染源於少數病毒
* 盲腸存在人身上的意義?
* 乙型糖尿病也許因「腸道」機能障礙所引起
* 研究新奇的腸-腦-肝迴路確認糖尿病潛在藥物
* 「胰島素藥丸」可取代胰島素注射
* 研究:牛奶中的細菌如何導致克隆氏症?
* 治療「克隆氏症」更安全有效的方法
* 提早消費牛奶與甲型糖尿病之間的新洞見
* 研究:新疫苗方法能避免、逆轉甲型糖尿病
* 新數學模型預測:未來的微生物會更致命
* 歐洲膜蛋白專家知識聚焦在人類疾病新療法
* 對抗過敏原與氣喘的免疫路徑被確認
* 感染與毒素如何發動細胞的自我毀滅與警告系統?
* 基因治療:自我組裝的人造病毒
* 如何建構一隻「螢火蟲」測量 ATP
* 科學家開始搜索「嗜極生物」
* 輪蟲:無性,但有很多基因轉移
* 微波轟炸 殺死外來入侵物種
* 食品安全檢驗 刻不容緩
4 則留言:
蝙蝠星狀病毒 會傳染人
【世界日報╱本報香港訊】 2008.06.16
繼禽流感病毒、沙士病毒後,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再在動物身上找到可感染人類的病毒。該學系全球首次發現,在七種蝙蝠身上找到可引致人類出現腸胃炎的星狀病毒,測試顯示蝙蝠及人類感染的星狀病毒基因排序十分相似,懷疑蝙蝠將病毒傳人。參與研究的微生物學系助理授潘烈文指出,蝙蝠帶有的星狀病毒品種繁多,更包括新品種,不排除若再傳給人類,可致病毒變種,觸發傳染病危機。
潘烈文表示,研究又為蝙蝠的病毒樣本進行了基因排列,發現蝙蝠與人類感染的星狀病毒十分相似,「星狀病毒可能由蝙蝠傳人,或者由同一個源頭同時傳畀人類同蝙蝠,但要再做更多研究去證實」。他補充,在蝙蝠身上所找到的星狀病毒有三大類,每種的基因排序均不同,顯示種類繁多以及有新品種,不排除若再傳給人類,可以引致病毒變種,變得愈來愈厲害。
銀杏萃取救胃潰瘍 通過動物實驗
TVBS╱廖盈婷 2008-06-28
一片片的銀杏葉,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透過老鼠動物實驗,發現只要7天,就能讓有腸胃潰瘍的老鼠,病灶恢復一半。北醫傳統醫學醫師陳萍和:「消化系統的概念的話,是比較新的概念,而且這個實驗,是停留在動物階段,還沒進入人體階段,所以不會建議患者,這麼快就去嘗試。」
因為研究人員,連續14天,使用「銀杏葉」萃取出的銀杏黃酮素,注入老鼠體內,老鼠體內修復細胞數,增加3成多,潰瘍病灶幾乎痊癒,但是過去銀杏在中西醫使用上,完全沒有這項紀錄。陳萍和:「在中醫來講,是使用銀杏的果實白果,而不是使用葉子的概念,那德國是把葉子裡面,抽出一些成分來,預防心血管疾病,這已經有人體實驗的結論。」
醫師也提醒,銀杏果實─白果,屬於有「小毒」,過量服用有中毒疑慮。未來研究,或許可以進一步了解,葉子粹取,是否有其他副作用,但可以確定的是,過去銀杏已經廣泛被用在維護人體健康,如果新研究真的通過人體實驗,未來有機會,拯救胃潰瘍一族。
台灣爆羊痘疫情 撲殺210頭
【甘嘉雯、蘇守華、郭石城、黃馨儀/綜合報導】 2008-07-06 中國時報
台灣並非羊痘疫區,卻爆發有史以來第一起羊痘(POX)集體感染疫情!桃園兩家養羊場證實集體感染羊痘,其中一場還是觀光型農場,染病的二百一十頭羊隻已全部撲殺。防疫人員憂心,羊痘疫情若未及時控制,萬一擴大傳染被列為疫區,將嚴重衝擊台灣牧羊產業。
此病為國內首例,農委會防檢局初步懷疑是由國外傳入,但也強調羊痘並非人畜共通傳染病,民眾無須擔心;但是否有潛伏「羊痘」的羊隻外流,無法百分百確定。
防檢局動物防疫組副組長鄭純彬強調,由於兩人的養羊場都在觀音鄉,距離不遠,且三公里內皆無其他養羊場,目前應無其他傳染可能。防檢局也於六月廿七日針對全國進行調查,目前並無其他疫情傳出。鄭純彬也不清楚,為何國內會發生羊痘疫情,只說會再加強查緝。
桃園縣動物防疫所長傅學理表示,原以為兩羊場的羊隻是感染較常見的接觸性口炎(ORF),不料採樣檢驗後,確定羊隻感染羊痘。
傅學理指出,兩處養羊場所飼養的皆為山羊,分布在觀音及大溪,大溪羊場是向觀音買羊,兩處集體感染羊場都主動在五月中通報。防疫所送出檢體到淡水檢驗,六月廿七日確定為羊痘病毒,卅日農委會做成全面撲殺決議,並在七月一日及四日銷毀羊隻。
世界衛生組織將羊痘列為甲級動物傳染病,因此農委會相當重視,一旦發生疫情需立刻通報並撲殺,且感染羊場半徑三公里內都列為疫區,需檢驗甚至撲殺。「所幸桃園縣這個範圍內都沒有其他羊場,暫時鬆一口氣。」
傅學理表示,羊痘傳染途徑為接觸性感染,包括人、車子、牧草、飼料、土壤、器具等等,只要碰過羊痘病菌的任何物品,都可能成為媒介。而且羊隻感染,死亡率相當高,約五十%至八十%左右,「台灣未曾出現羊痘,傳染源不明。」
傅學理表示,羊隻一旦撐過發病期,膿「?」最後會結痂。若是綿羊得羊痘,毛皮全部報銷;而山羊得病,同樣需全部撲殺。
桃園縣感染羊痘的二個牧羊農場,本身有地緣關係。最先發現染病是其中一個觀光型牧羊農場,時間在去年十二月間。當時因是冬天,羊痘疫情迅速控制,沒想到今年五月又傳出羊隻集體感染。
由於該農場的羊還供應自家餐廳販售食用,農場將宰殺作業交由鄰近另家牧羊農場,後來負責宰殺的農場也接續發現羊隻感染羊痘。因此目前追查感染源,不排除是觀光型農場因人潮出入帶源可能性。
桃園縣內共有廿多場養羊場,傅學理表示,未來一星期內將全數檢驗羊場,要求感染羊痘的兩個場一周需清潔消毒二至三次,其他羊場則需切記不能購買來路不明的羊隻,新羊也最好隔離三周再混養,以免傳染疾病。
◆ 羊痘不傳人 吃到病羊不用怕
【甘嘉雯/桃園報導】 2008-07-06 中國時報
桃園發生全國首例羊隻集體感染羊痘案例,人若一旦吃下病羊肉或是病羊乳、羊肉爐是否可能感染?桃園縣動物防疫所長傅學理表示,羊痘對人沒有傳染性,因此不會感染病源,民眾可以放心。除非有人摸過病羊,再接觸活體羊,就有感染機會。
傅學理表示,桃園縣羊隻近兩千隻,分布在廿多場,肉羊約有一千五百隻,乳羊約有兩百隻,這次感染的羊場提供遊客觀光、與羊近距離接觸、食用等。
皮膚層發病 不影響羊肉羊乳
防疫所表示,羊痘主要發病的位置在皮膚的真皮層,羊肉部分不受影響。若是吃下病羊肉,傅學理說,對人也不會有傳染性;至於內臟部分,羊肺很明顯是呈現瘀青的暗紅色,不能食用,而羊乳也非出現症狀的部位,且經過殺菌,喝下也沒有問題。但傅學理說,病羊的屠體,若經過低溫冷凍,病菌約可活三、四個月時間,若病羊肉經過冷藏,甚至空運外地,又有人摸過肉再接觸活體羊,「這就有感染機會!」因此追查羊痘感染源是刻不容緩。
※ 未來可難說喔~
胃潰瘍不癒 原來是胃癌
【聯合報╱記者曾增勳/桃園報導】 2008.07.24
患胃潰瘍的人很多,若治了幾個月治不好,要小心「它」不是胃潰瘍、而是惡性腫瘤─胃癌。
桃園縣一名70歲婦人持續胃潰瘍至基層診所治療未癒,衛生署桃園醫院腸胃科主任陳瑞昌診斷追蹤4個月和切片檢查,發現婦人持續胃潰瘍是因胃癌引起。陳瑞昌提醒年過五十的民眾特別留意健康,因為50歲以上民眾近幾年罹患胃潰瘍卻檢查出惡性腫瘤的個案有增加趨勢。
陳瑞昌說,這名婦人一直治不好胃潰瘍,轉到醫院找他治療,起初診斷胃潰瘍是良性,做了四、五次定期檢查,還是無法痊癒,令他起疑,仔細觀察,終於查出婦人的胃潰瘍是胃癌造成。
他表示,胃潰瘍良性積極治療4到6個月會變好,如是惡性腫瘤就不會恢復。他說,胃潰瘍與幽門桿菌有關,該婦人罹患胃潰瘍檢查治療,醫師檢查都是良性,卻遲遲都無法恢復,引起他的注意。
他認為,診斷胃潰瘍良性、惡性,要看醫師有沒有經驗,胃潰瘍如果吃藥追蹤4到6個月,還是好不了,患者就要小心變惡性腫瘤的可能性,最好能進行切片檢查。
尤其50歲以上的男女胃潰瘍個案多,罹患胃潰瘍的患者,年紀大的人比年輕人多,罹患惡性腫瘤個案也多。他表示,若第一次診斷出胃潰瘍病因,就要積極的治療,一旦6個月仍無法恢復,就要找醫師切片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