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6

從晚睡到家庭衝突增多

◆ 國人家庭衝突變多 1吵2冷3開打

黃天如/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1.26

國內大環境紛爭不斷,家庭也遭池魚之殃。衛生署二○二○《健康國民白皮書》台灣問題現況研究指出,近年來,國內家庭衝突比率大幅增加,高達三成五的家庭意見不同就相罵、吵架,近三成動輒冷戰、不講話,直接訴諸暴力的家庭比例也變多。

衛生署二○二○《健康國民白皮書》台灣問題現況之家庭組計畫主持人─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及家庭學系教授周麗端表示,上述數據乃引用中央研究院《社會變遷調查》,分別於二千年及二○○五年所作的家庭成員衝突形式分析,對象為國內兩千多名十五歲以上成人。

調查隔五年 吵架增八個百分點

周麗端說,調查顯示,國內家庭成員衝突最常使用的形式就是「相罵、吵架」,兩千年比率為二七.三%,二○○五年更增至三五.六%;其次則是「家人之間不講話」,從二四.四%增至二九.九%;另「丟、砸、摔東西」的比率從二.三%增為三.一%;「打架、揍人」演出全武行的比率也從一.一%增至一.八%。

她強調,雖然不排除拒答者的家庭可能有較「良性」的衝突方式,但兩次調查僅相隔五年,四個均傾向負面衝突形式的選項,人數及比率都明顯增加的情況,還是頗值得探究。

經濟不景氣 讓一般人壓力大增

周麗端分析,近幾年國內無論政治、經濟或教育各方面的發展都一波三折,尤其成人求職不易、薪水未隨物價波動調整…,工作及加遽的經濟壓力確實很難讓人不把情緒帶回家。

周麗端更指出,對多數人來說,正因家人之間血濃於水的親密關係,家庭反而是唯一可以完全不用偽裝,直接表現甚至發洩情緒的場域;影響所及,同住家人在家庭中因意見相左發生衝突,往往較職場同事或校園同儕等其他關係發生衝突的比率高,形式也更直接。

周麗端說,嚴格說起來,互罵、冷戰、暴力都不值得鼓勵。她說,雖說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無法避免衝突,但若衝突的結果只是造成傷害(包括言語與肢體),尤其對象是親愛的家人時,那就太不智了。

她建議,家人對彼此有意見時,應冷靜且清楚地告訴對方:「因為你…,讓我感到很不開心。」直接說明理由是晚歸、成績退步、亂花錢、長時間講電話等原因,總之,具體的意見闡述是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千萬不要吵了半天還不知道彼此生氣、在乎的是什麼,那就白吵了。



◆ 親子關係差 父母不能以忙當藉口

黃馨儀/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1.26 

身為獨子的小偉(化名)就讀國中二年級,雙親都是高薪階級,為了讓他擁有最好的物質生活,每天都忙著應酬、工作,沒時間陪小偉,有時一天根本見不到一次面;爸媽更安排小偉不斷補習,把課後時間填滿。但有天,父母接到老師通知,小偉翹課混網咖,甚至已開始抽菸。

雙親得知後相當氣憤,當場就給小偉一巴掌,怒斥:「你為什麼這麼不成器?為什麼讓我丟臉?」小偉則大吼:「我根本就只是你們安排的棋子,沒有一點自我決定的空間。」親子關係降到冰點。

後來透過專業社工師協助,小偉的雙親才理解原來自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忘記孩子需要的是同理心、陪伴或情緒的安慰與理解。現在小偉的父母也協議不管再忙,一天都要抽出一點時間關心小偉,並傾聽他的心情與意見,親子關係已經比以往好很多了。

才小五的小敏(化名),親眼看到爸媽為了鬧離婚,爭財產、爭奪自己的監護權而惡言相向,爸爸甚至威脅她:「妳如果不選我的話,以後就再也看不到爸爸了。」原本開朗的小敏,課業開始一落千丈並學會撒謊。

直到小敏離家出走時,父母才驚覺小敏變了。一家人請求社工的輔導與協助,小敏則數度崩潰說:「我不想選擇,我不要他們分開。」雙親才知道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雖然小敏的雙親現在已經辦妥離婚手續,但在處理過程中,小敏父母也逐漸學會不再以「大人的事妳不懂」的話語回應小敏,學習尊重小敏,才將傷害降到最低。

瑪莉(化名)的單親媽媽為了負擔經濟壓力,在外兼差、打零工,回到家往往已經是凌晨時分,沒時間與青春期的瑪莉講話。瑪莉因為在家百般無聊,逐漸沉迷在網路遊戲,但媽媽大力禁止,結果造成嚴重衝突,瑪莉頂嘴說:「妳一點都不了解我!」媽媽也覺得:「我這麼辛苦還不是為了妳?」兩人冷戰數月。

透過社工員的開導與諮商,母女倆學會在衝突時,將「我」的情緒先壓抑下來,先傾聽對方的意見,現在瑪莉學會以更體諒的心來支持媽媽,讓媽媽感到很欣慰。

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祕書長洪錦芳表示,在時代與價值觀迅速變遷下,親子衝突的確有加速惡化趨勢。若要降低衝突,首先要先找專業的人,經過長期輔導,且在全家人都願意改變的前提下,以漸進方式改善。

兒童福利聯盟研發處組長李宏文以「你給我死去哪裡了」這句話為例表示,家長要表達的是「我很擔心你」,因此說話的藝術若能改,家庭改變的契機就會出現。



◆ 衝突時離開 有助彼此冷靜

黃天如/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1.26

家人衝突時,動輒暴力相向。醫師表示,各大醫院急診室中都常能見到被老公打到顱內出血、全身多處骨折的婦女,甚至還有同一人一周之內急診二、三次者。

新店耕莘醫院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表示,俗話說「連牙齒都會咬到舌頭」,可見親如家人也難免會意見相左;惟愈是在這個時候,彼此之間的基本尊重愈是重要,採取的溝通方式更應以不傷害對方為最高指導原則,動手更是大忌。

楊聰財說,家人之間相罵、吵架、冷戰都不足取,丟、砸、摔東西甚至直接拳腳相向更是萬萬不可,倒是運動場上的「中場休息」(time out),值得大家多多運用。

他說,研究顯示,除非經精神科醫師診斷有情緒控制障礙的人,否則多數人即使因故處於盛怒之下,只要能暫時抽離衝突現場,然後依個人習慣及需要去洗把臉,或者出去走走都好,一般約卅分鐘到一小時之後就能冷靜下來。

當然,溝通講求的是雙向,如果自己冷靜下來了,但不確定對方是不是「準備好了」,楊聰財建議,可以先用傳簡訊、寄email或寫紙條的方式,向衝突的家人表達自己想要溝通的誠意與善意。

他強調,文字有可以被反覆閱讀的特性,只要表達得不是太差,往往比言語更能安撫、軟化一個人的情緒,此時大家再視狀況表達意見與溝通,也會比較適合。



◆ 8.4%青少年 長期一人晚餐

黃天如/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1.26

「經常面對一個人的晚餐,且內心的苦悶無法向父母傾訴…」種種難以負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卻儼然是相當比率國內青少年的生活縮影。調查顯示,國內青少年有不少的比率,無法與家人共進晚餐,連帶減少與家人溝通的時間。

根據中研院二○○六年建立的《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以國內近兩萬名國、高中生為調查對象,結果顯示,每周平均與家人共進晚餐五天(含)以上的青少年比率僅四○.七%,另每周四天的比率九.八%、三天者一三.七%、二天者一八.六%、一天者八.三%,連一次都沒有者高達八.四%。

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及家庭學系教授周麗端表示,不要小看青少年與家人共進晚餐的重要性,國外已有多項研究顯示:青少年與家人晚餐次數與其「物質濫用」如抽菸、喝酒及毒品等風險,兩者之間存在相當密切的關係。

她舉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質成癮調查中心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調查就顯示,每周與家人共進晚餐少於三天之青少年,其陷入抽菸、喝酒、毒品等物質濫用的風險,是每周與家人共進晚餐五到七天者的一.五倍,值得家長警惕。

中研院二○○六的同一份研究中也問台灣國中生:當你心中有困擾時,會跟爸爸(或媽媽)傾訴嗎?受訪者表示,爸爸不會聽的比率為一四.三%,不會跟爸爸講者三二%,偶爾會跟爸爸說者二四%,有時會跟爸爸說者一五%,經常會跟爸爸說者七.七%;相較之下,有困擾經常會跟媽媽說的國中生則有二四.三%,有時會跟媽媽講者二九%,偶爾會跟媽媽講者二○.八%,從不跟媽媽講者一七.五%,認為講了媽媽也不會聽者五.四%。

周麗端說,上述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媽媽比爸爸稱職,也再度驗證國內外多項研究都指出,愈是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中的父親,愈常以事業為藉口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缺席。

她強調,母兼父職或父兼母職雖不是不可能做到,許多單親家庭家長與孩子的互動甚至比雙親家庭更好。

但站在學者的立場,單親畢竟是不得已的選擇,更何況父親與母親在孩子的角色認同上各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理應攜手共同努力,對親子溝通,青少年成長都有益處。



◆ 七成國人晚睡 年輕人多夜貓族

黃天如/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1.26 

根據AC尼爾森公司(AC Nielsen)在二○○四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台灣有高達六九%的民眾習慣拖到晚上十二點才睡覺,其中並有三五%承認是在凌晨一時之後才上床睡覺。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及家庭學系教授周麗端昨天引用前項數據指出,國內多數年輕人若都晚睡,或與家人睡覺時間錯開,缺乏溝通,衝突的次數及形式都可能變嚴重。

為了凸顯睡眠習慣的不同乃至於混亂,也可能對家人互動產生負面影響,衛生署二○二○《健康國民白皮書》中也引用了知名的尼爾森市調公司,於二○○四年針對全球含台灣在內廿八個國家,共計一萬四千多名十五歲以上成人睡眠習慣所作的調查。

該項調查顯示出亞洲民眾晚睡的趨勢,明顯高於歐洲與美洲。在這項調查中,最晚睡的國家前十名中,亞洲國家占七席;周麗端強調,台灣有高達六九%的民眾,在調查中表示習慣拖到午夜十二時之後才上床就寢;而這其中坦承上床睡覺時間往往更晚,多在凌晨一時以後者則有三五%。還有二五%的台灣民眾表示,不到上午九點不會起床,成為亞太地區最晚睡晚起的國家。

其它國家民眾表示自己在深夜十二點後才會就寢者,南韓有六成八,香港有六成六的比例。在亞太地區中,最早睡的國家為澳大利亞,二成四的澳大利亞民眾表示,他們在晚上十點前就會上床睡覺。

周麗端說,據她觀察,時下年輕人十之八九都是夜貓族,晚上不是在MSN、Skype,不然就是在打game、講手機,總之就是不睡覺,然後早上再睡到日上三竿甚至中午才起床。這其實大大影響了親子溝通品質。

另依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於二○○二年所作的《國人平均每日每晚睡覺時數》調查,台灣民眾晚上睡覺的時數明顯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其中又以年輕女性(十五至廿九歲)平均每晚睡七.二小時最多,六十五歲以上女性睡六.四小時最少。

醫師指出,睡眠量、規律與否會影響睡眠品質,進而導致失眠、注意力渙散和學習力下降等症狀,也比較容易影響情緒,甚至引發「火爆」脾氣。

※ 二十一世紀的精神疾病就是這樣產生的?

* 二十一世紀的仇恨、精神疾患,與一個人的恐怖主義 破報
http://pots.tw/node/1427

守門人123 防自殺
父親最需要的禮物是?
男生常生氣 易罹心臟病
從男性頻遭家暴到台灣少子化日趨嚴重
棄養兒逐年增 每天一.四名
孩子沉淪 吸毒染黑很迷網
增進『精神力量』的藥物是好是壞?
科學家發現躁鬱症的化學特徵
老人「愛的便當」 7年送百萬個
忘了M型吧
社會資本與政府再造

YouTube知識版「大思想」到環境教育蠻荒期
教養很重要:人類似乎天生藉由「過度模仿」學習
研究:觀看暴力媒體可造成大腦改變
未受監督的小孩更好交際也更活潑
精神病趕流行 網路妄想症入侵
研究對過動症(ADHD)的診斷與療法提出質疑
睡眠品質決定腦袋要將「記憶」存在何處
白天睡覺能改善記憶強化?缺乏想像力與老化有關?
「瞌睡蟲」幫助研究者解釋睡眠的演化
科學家發現大樺斑蝶遷徙的分子基礎
研究者調查老年人的決策退化
每日運動可大幅減少男性死亡率
國人乳癌年輕化 比歐美少10歲
研究:空氣汙染中的超細微粒子會引起心臟病
電磁波罹癌風險新證據 學者:建立預警機制
愛情是什麼東西?神經學解祕
「愛情荷爾蒙」促進親密結合

5 則留言:

fsj 提到...

高學歷女性婚不婚 35歲是關鍵

陳一姍/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1.27

「大一俏,大二嬌,大三拉警報……」這句昔日大學校園裡流傳的「警語」,如今已經過時。台大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人口研究組組長陳玉華指出,從人口學的觀點,大學學歷以上女性拉警報的年齡已經後延,女性是否變成不婚族,三十五歲以後才是關鍵點。

在主計處的調查裡,一二○萬未婚女性,有高達一成六的比例表示不考慮結婚,其中有四二.一五%是大專以上學歷。

高學歷男性晚婚 女性易不婚

陳玉華指出,根據內政部戶政司資料,十五歲以上人口,二○○六年未婚男性三八%,未婚女性三一%,這個數字意義不大。因為受到求學期延長的影響,台灣男性初婚年齡已延後三二.六歲,女性二十九歲。換言之,十五歲到二十四歲口全數都是不婚的,三十歲以前的數字並不準。

陳玉華認為,從人口學的觀點,政府應該重視的是低學歷男性與高學歷女性以上女性的不婚現象。

對大學學歷女性而言,是否成為不婚族,關鍵在三十五歲以後。從數字看,大學以上,二十四歲到三十歲間未婚率,男性高達九成,女性高達八成五。到了三十到三十四歲,男性依舊有超過一半五二%不婚,女性也還有四七%。

男低女高 過了關鍵期想婚難

真正局勢逆轉的關鍵在三十五到三十九歲,此時高學歷男性不婚率二二%,女性二九%。但四十歲以後,男性不婚率繼續大幅下降到十一%,女性減幅有限,依舊有二二%。「這顯示,高學歷男性只是晚婚,但女性超過四十歲以後,就有比較高機率變成不婚族」她說。

相對於高學歷男性傾向晚婚,陳玉華發現,國中以下學歷的男性如果三十五到三十九歲還單身,未來要結婚機率就比較低。根據戶政統計,國中學歷以下男性三十歲以前尚未結婚,比例高達七成。但女性傾向早婚,三十歲以前未婚率僅三成四。高學歷女性的狀況,一樣發生在低學歷男性族群,三十五到三十九歲約有二八%未婚,之後要再結婚難度就提高。

不婚族增加 生育率提升困難

陳玉華說,不婚族增加到底會產生何種影響,端看社會如何看待這件事。從人口老化的角度,由於婚姻與生育連結性高,如果不婚族增加,台灣生育率要提升就很難。「再怎麼鼓勵已結婚者多生,如果不結婚的人大增,也是有限的」。

為何不婚?根據主計處最新婦女婚育調查,二十五歲到四十九歲未婚女性共一百二十萬五千人,六六%回答「尚未遇到適婚對象」,「經濟因素」七點二七%居次,「年齡因素」與「擔心婚姻不幸福」亦分別占五點二九%與五點二八%。

陳玉華說,台灣的趨勢與歐美先進國家相同,女性教育水準越來越高,加上經濟獨立,婚姻已經從過去找長期飯票,演變為追求情感的依附。高學歷女性不婚的趨勢,只會隨著台灣高等教育越來越擴張,越來越嚴重。

fsj 提到...

3倍大戳泡泡紙 隨時捏按除壓力

TVBS╱郭展毓  2008-02-05

捏破泡泡紙,是許多人共同的經驗。去年才開發的這台泡泡機,可以無限次體驗捏破泡泡紙的快感,在日本引起人手一台的大流行,不過現在廠商推出新版本,要讓大家按個過癮。

這張新開發的泡泡紙,泡泡的大小和捏破泡泡的聲音,都是過去的3倍,讓壓力大的現代人,找到新的發洩方法。

對家庭主婦來說,一邊忙著做不完的家事,一邊還得忍受小朋友在家大吼大叫,的確也累積了不少壓力。這個時候看似花瓶的容器,將會發揮想像不到的效果。家庭主婦:「安靜一點啦!」

這個容器就叫消音大聲公,它內部的設計和喇叭的消音器一樣,所以對著它大吼大叫,也不會發出太大的聲響。家庭主婦:「安靜一點啦,安靜一點啦!」

同樣大小的聲音透過消音大聲公傳出來,感受完全不同,讓家庭主婦可以管教小孩,又不怕聲音太大嚇到孩子。也讓家長的壓力,可以透過大叫得到抒解,真的是一舉數得。

fsj 提到...

美配偶暴力問題嚴重 每年受傷逾兩百萬人

【中央社╱亞特蘭大八日專電】 2008.02.09

由於包括家庭暴力在內的配偶暴力,每年在美國造成的受傷人數達兩百六十萬,死亡的女性更超過一千兩百人。因此美國官方研究機構今天推出配偶暴力評量手冊,擬進一步研究該暴力行為的身心成因。

這項由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在今天公布的評量手冊強調,配偶暴力應上升到為各方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因為據估計全美有三分之一遭謀殺的女性,為其伴侶所為,同時大約有百分之五的男性被自己的配偶殺害。

評量手冊指出,配偶暴力往往是由於心理與身體健康出問題所引發,其中包括心理方面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沮喪、藥物或酒精濫用症、自殺行為等,不健康的吸菸、酒癮、危險性交等行為,以及慢性疾病如氣喘、關節炎、和中風等,均包括在內。

美國疾管中心表示,總共有超過二十項的暴力評量,主要目的是提供研究人員以及預防這類暴力事件的專家,確切週延測量遇難與犯罪程度的工具。同時,以便未來得以清楚認知該暴力的危險性、防護要件、遇難和犯罪的決定要素。

※ 精神疾病真是 21 世紀的一大隱憂

fsj 提到...

調查:美國男人愛結婚 女人好獨力養孩子

中央社 2008-02-10

(中央社記者張蕙燕亞特蘭大九日專電)美國人的婚姻觀男女有別,據一項最新公布的調查顯示,美國男性高達六成六支持成家,女性則有將近七成贊成未婚也能獨力撫養孩子。

這項由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公布的調查報告,是以二零零二年三月到二零零三年三月的十五歲至四十四歲年齡層為對象,所進行的「全國家庭成長調查」,其中參與的女性有七千六百四十三人,男性有四千九百二十八人。

調查再度證實美國人的性觀念開放早熟,在十五歲到四十四歲之中,十個男人中有九個有婚前性行為,女性則是百分之八十五。並且分別有超過五成、將近六成的女性與男性,贊成十八歲以上強烈相愛的男女可以有權力發生婚前性行為;不過,對於十六歲的青少年婚前性行為,則有高達八成五的女性與七成八的男性反對。

然而反對歸反對,調查卻顯示出,十六歲以下發生性行為的美國少年,比例高達百分之四十四。

另外,美國男女對婚姻的看法稍有不同,其中男性強烈贊成結婚比單身較好的達百分之二十一點七,贊成為百分之四十四點三;反對為百分之二十四點九,強烈反對為百分之五點四。

美國女性強烈同意成家比單身好的只有百分之十四點四,同意的為百分之三十六點二;反對的有百分之三十二點八,強烈反對則有百分之十一點七。

這份調查顯示出美國社會的高離婚現象,其中贊成離婚是解決婚姻問題最佳方法的女性,佔百分之四十六點六,反對的女性佔百分之五十點六;男性百分之四十四點二贊成,百分之五十三點九反對。

美國無論男女,在贊成年輕的未婚男女同居的問題上,則是有志一同。其中,女生贊成未婚同居為百分之六十二點五,男生有百分之六十五點九。

對未婚女性撫養孩子的問題方面,女性贊成的比例高達百分之六十九點六,男性贊成為百分之五十八點九。

至於同性戀或蕾絲邊有權力領養孩子的問題上,贊成方與反對方呈拉鋸現象,贊成的女性有百分之五十五點四,男性為百分之四十六點九。

fsj 提到...

成人六個半小時睡眠、晚上十點上床最佳

中廣新聞網╱朱克威 2008-03-21

今天三月二十一日是世界睡眠日,上海「中醫睡眠疾病研究所」所長徐建發表最新研究,指出二十歲以上成年人每天最佳睡眠時間為六個半小時。

中新網報導,這項研究結果是根據人體生物鐘原理,以及神經內分泌系統生長激素、體內臟器負擔和蛋白合成情況、白天情緒變化、皮膚彈性狀況、習慣飲食結構等綜合因素而確定的。成年人每天能夠保證有6小時30分的好品質睡眠,讓大腦有充分時間休息好,白天的精神狀態就可以調整到最佳,對身心健康都十分有利。

研究結果還強調,體內促睡眠物質分泌比較旺盛的時間是晚上十點左右。如果等到午夜零時過後再上床,就會睡不安穩、睡眠品質也下降,進而引發失眠症狀。